崔季陵

一个老干部

【北平双美】还阳 (1)

第一节

民国三十八年三月,方孟韦带着崔叶碧玉和两个年幼的孩子,几经辗转来到了香港。

叶碧玉中途想回一趟上海,不是非常执着的,只是那种小心翼翼地试探,而方孟韦执意要完成,崔婶如果还如同当初那般理直气壮,他大概心里会好受些。因为北平的家里,能带走的,跟崔中石相关的东西已经不多了,而上海的家里,翻翻找找或许还有一些。最终他们找到了崔中石遗落的两支钢笔,大概是他上学时候用的,很旧了,但还没有坏,可以用,赭红与墨绿色的赛璐珞壳子,似乎真是上天的意旨,将这两支笔正好留给两个孩子。

他们的父亲连相片都不能保留,最终也会在稚儿的记忆中模糊,这两支笔,好歹是个常伴身边的念想。

为了这两支笔他们多停留了靠近一个月,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不好,各方面都很恐慌,经济也崩溃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,方孟韦在上海还替父亲处理了些家中产业的首尾,他甚至还跑了趟无锡,去拜祭了先祖,把家里的田捐给了族里。

但他没敢去南京。

有人传消息给他,孙朝忠从北京被带走之后直接进了特种军事法庭,只知道这么多,是生是死,是关是放,杳无音信。方孟韦明白这可能不是没消息,只是对方出于温柔和善良的礼貌,不愿意告诉他那个他这一生都不愿意听到的结局,尽管那几乎还是个必然,是条没法回头的路。

好消息当然胜过坏消息,没有消息亦然。

方孟韦有时想起来竟觉得有些残忍的快意,他死了,他们分离,他永远不会老,也永远不会有别人,他死在自己的事业上,死在最好的时候。自己永远不会再恨他了,也永远不会再爱他,他变成了一个占位符,占着位置不动。他们通过死亡的方式来保存住感情的鲜活,因为每时每刻,想起的都是最好的时候。

方孟韦也把自己劈成两半,一半追随着沉沦地狱,另一半苟活着期待重逢。

第二节

他们在香港很快落脚,因为双方都因为不同的因素,对这孤儿寡母的有特别的照应,方孟韦自己也不差。他有钱,有枪,父亲还有一点权和不小的名声。他们租下了一栋两层的临街的房子居住,只是暂住,以后找到更好的,自然会买下再搬家。

住了不到半个月,方孟韦觉得叶碧玉对自己的态度却变得有些古怪,他们原本已经非常熟了,叶碧玉照应他也像真正的婶婶一样,然而最近他却越发地察觉出叶碧玉的尴尬与拘谨。方孟韦又不是傻的,他知道这里头自然是有些瓜田李下的瓜葛,他不在乎,可崔婶是在乎的。

他不能再这样成日待在家里,临近的师奶们,甚至会把他看成一个有钱寡妇包养的小白脸,他必须得出门去,然而又不愿意去做事。

并不是他懒,只是他原先做的,他会做的,现在都不适合。

不去做事,那就去读书。

他找崔婶谈话,询问对方对于自己准备上学的意见,崔婶的神情还是有些拘谨,但看得出这帮了她的大忙,让她轻松得多。“好的呀。你们男人,总是主意大的,老崔在的时候,他也是主意大得很,依我看,只要你们决定了,我就没什么不能的,方少爷,你上学去是正经事业,伯禽和平阳将来都要向你学的。”

此时的方孟韦已经没了官称,叶碧玉思索了片刻,到底不能按自家子侄的称呼来叫方孟韦,还是称他一声少爷。

“崔婶以后不要再叫我什么少爷了,还叫我孟韦就好。崔婶,我妈没得早,这些年来,你跟崔叔都照应我,我喊您一声婶婶,只盼着您还愿意做我的长辈。”

叶碧玉只能一叠声地说“好的呀”,然而学并不可能马上就能上到,就算是像方少爷这样的背景,也是有些困难的。

方孟韦当然考虑过,自己要选择什么专业。如果他是想学经济,那么可能还没这么困难,他自家老爹的一封信只怕比别的都有用些,强过美钞一百倍,因为那是方教授的信用,不是方行长的,不会大肆印发,所以不会陷入通胀。可他想学的是历史。

他不敢看未来,只想知道过去,过去的一切,到底是怎么发生的。

心灰意冷的人大多都治史,过去的事情,比较容易叫人不慌张。


 


评论(9)

热度(50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